豬養殖技術規程 1.1.3、哺乳母豬 1.1.3.1、圍產期 分娩準備期(產前 1 周)、消毒后入產房、加藥凈化病原、產前 3 天減料 沁乳初期(產后 1 周)、加藥防 MMA(母豬乳房炎-子宮炎-無乳綜合癥)、黃白痢、 逐漸加料 1.1.3.2、旺乳期(產后 8 天~斷奶前 3 天):按帶仔數供給足夠飼料喂料量=2.5Kg+0.25n 1.1.3.3、斷奶準備期(斷奶前 3 天~斷奶):每天減料 0.5~0.8Kg,收乳,讓仔豬吃 1.2、后備母豬營養、飼養與后備母豬的保健要點 1.2.1、后備母豬營養與飼養 1.2.1.1、生長期(仔豬斷奶~70Kg) ? 方式—自由采食 ? 目的—充分發育 1.2.1.2、培育期( 70Kg~100Kg) ? 方式—實行限飼(2.3—2.8kg/日) ? 可用專門后備料或懷孕料 ? 不要用中豬料 ? 目的—使身體各器官充分發育成熟(骨架、胃腸、生殖器官) ? 飼料中要有較高水平的微礦、維生素和理想的氨基酸水平,特別是鈣、磷、維生素 A、C、E、葉酸、生物素等
? 選用后備母豬料 ? 有條件可添加適量纖維(如青飼料、果粕、麥皮)鍛煉和擴充胃腸。 1.2.1.3、誘情期( 100Kg ~第一次發情) ? 方式—限飼 ? 但要鈣磷滿足需要,可提高鈣磷 15% 或植酸酶。 ? 在飼料中增加多種維生素 ? 將達 100 公斤的后備母豬從培育欄挑選出放到催情欄——用性欲好的公豬每天調情二次,每次 15 分鐘 1.2.1.4、適配期(配種前兩周)——催情優飼 ? 將第一次發情的后備母豬從催情欄挑選出放到優飼欄 ? 催情優飼:每天增加 0.45—0.9kg 左右,可改用哺乳料 ? 目的—增加排卵數,則每窩產仔數可增加 1 至 1.5 頭 1.2.2、后備母豬的保健要點 引種要隔離飼養 8 周,并在這 8 周內完成免疫—豬群同化—加藥凈化—檢疫。 1.2.2.1、免疫:后備豬在配種前 1~2 月接種 2 次蘭耳病、偽狂犬、日本乙型腦炎、細小病毒等疫苗,2 次間隔時間為 20 天。 ? 并加強接種豬瘟苗、口蹄疫苗,根據各場具體情況加強接種豬肺疫(A/B)、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鏈球菌、支原體、傳染性胸膜炎等疫苗。 1.2.2.2、凈化體內細菌性病原: ? 目前豬場的病原比較復雜,尤其從外場引種的后備豬,難免會攜帶一些隱性的病原, 使用抗生素對細菌性病原進行凈化很有必要。作為預防性藥物要遵循高效、廣譜、安全、不易產生耐藥性為原則 1.2.2.3、驅蟲:母豬配種前一個月在飼料中添加驅蟲藥物。 1.2.2.4、豬群同化——新老混養:疫苗接種完成后 2 周將本場淘汰的健康老母豬與后備豬混群飼養,使后備豬盡早接觸本場微生物而獲得抵抗力。 1.2.2.5、檢疫:經以上程序凈化處理后 2 周,采血送檢,根據血清學檢查或病原學檢查結 果, 結合豬群表現鑒定無病者可轉入本場生產群。從引種至檢疫鑒定這大約需要 8~10 周的時間。 1.2.2.6、禁止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霉菌毒素,尤其是赤霉烯酮會引起 ? 后備母豬出現假發情、外陰水腫、卵巢萎縮 ? 空懷母豬不孕、發情異常,引起懷孕母豬出現胚胎死亡及流產 ? 哺乳母豬泌乳不足 ? 同時會造成免疫力降低,飼料報酬降低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霉菌毒素會引起母豬不發情,子宮炎,流產,需在飼料中加入防霉劑,不要選用發霉飼料喂種豬。 1.2.2.7、加強后備母豬運動:既可防止肢蹄疾病,又可促進發情、降低后備母豬的淘汰率。 1.2.2.8、適時配種 ? 后備母豬最少達 210 天齡、體重 120~130kg、P2 點背膘厚為 16-18mm,第二次或第三次發情時配種。 ? 但要注意的是防止早配,若對不足 190 天、體重不足 110kg 的后備母豬早配,會降 低母豬的使用年限,出現第一胎產仔少、奶水不足、肢蹄軟弱和斷奶后不發情率增加,而導致淘汰率增加。 1.2.2.9、精心管理,促進發情對達 8 月齡,130KG仍不發情的后備豬進行催情: ? 加強飼養管理 ? 增加運動 ? 公豬誘情:最好的藥物。 ? 藥物催情藥物催情: ? 注射維生素 A、D、E 合劑; ? 注射 PG600; ? 飼喂中藥催情劑。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輕易使用激素催情,激素使用不當易引起卵巢囊腫經以上處理,母豬對達 10 月齡,150KG 仍不發情的后備豬應及時淘汰 1.3、懷孕母豬飼養管理與保健要點 1.3.1、前期(配種~受精卵附植期,懷孕 0~30 天): 1.3.1.1、該期的目的主要是保胎 ? 這是懷孕母豬飼養的第一個關鍵時期 ? 這時受精卵要附植在子宮不同部位發育,從 12 日齡開始至懷孕 24~30 日齡結束,并逐步形成胎盤 ? 在胎盤尚未形成前,胚胎呈游離狀態,易被吸收或死亡。 1.3.1.2、懷孕 0~30 天飼喂方式——實行限飼 ? 使用懷孕母豬料 ? 每天采食量不能超過 1.8Kg ~2.0Kg /日,后備母豬不能超過 2.2Kg ~2.5Kg /日。 ? 尤其是配種后 7 天內的母豬不要過量飼喂 ? 妊娠早期過量飼喂會導致胚胎死亡率增加 ? 因為這時隨飼料攝入增加會引起血流增加和肝臟性激素代謝增加,從而導致外周血的性激素減少,特別是孕酮減少,使存活的受精卵減少 ? 但這階段在每噸飼料中增加 250~500 克多種維生素可以提高受胎率,對于較瘦的母 豬 7 天后可適當增加采食量 1.3.1.3、這時特別注意母豬安靜,避免機械性刺激(如打、踢)、高溫熱應激、高熱性疾 病。 1.3.2、中期(器官分化形成發育期,懷孕 30~85 天): 1.3.2.1、該期的目的是調整好母豬的體況 ? 這時是胎兒器官分化形成發育期,胎兒生長發育緩慢,只給給予母豬需要的營養供給。 1.3.2.2、飼喂方式——實行限飼 ? 每天采食量為 1.8Kg ~2.0Kg /日,后備母豬 2.0Kg ~2.5Kg /日,以調整好母豬的體況 ? 這一時期需增加粗纖維的攝入量,如:草粉、青料等,這可以增大容積并鍛煉胃腸, 使她在泌乳期采食量增加而增加 1.3.2.3、懷孕中期要有適中的體況: ? 使母豬在妊娠 30-85 天能保持背膘厚度達到 16~18 毫米目測評分為3分膘的水平, 即“看不見,但能明顯摸到椎肋骨”的中等體況 ? 分娩時的背膘厚度達到 18~20 毫米目測評分為 3.5~4 分偏肥何況。 ? 妊娠中期母豬不要過量飼喂,過量飼喂的一大危害是:會降低泌乳期的采食量 。這些過肥的母豬其血液中會有高濃度游離脂肪酸和低濃度支鏈氨基酸,這會作用于大腦的食欲中樞從而減少采食量。解剖學顯示母豬妊娠中期吃得越多,胃腸脂肪沉積多,胃腸容積變小,這可能減少母豬在泌乳期內的采食量,最終導致產乳量下降。 ? 妊娠中期過量飼喂另一大危害:會導致泌乳期內泌乳量減少。解剖學顯示母豬妊娠期內吃得越多,乳房脂肪沉積多,這可能會影響乳腺細胞的發育,從而減少乳腺分泌細胞的數量,造成泌乳期泌乳量減少。 ? 過瘦:妊娠中后期或哺乳期營養供給不足,日糧供給量(采食量)不足,造成母豬過瘦,同樣抑制了乳腺腺泡的發育和乳汁分泌 1.3.3、后期(胎兒快速生長期,懷孕 85~產前 3 天): 1.3.3.1、該期的目的是使胎兒達到標準的初生重和使其產后有良好的泌乳性能 ? 這階段是懷孕母豬飼養的第二個關鍵時期,懷孕母豬分娩前一個月里(懷孕 85 天 ——分娩特別是 100 天以后)。 ? 此期胎豬生長發育特別快,其增重占全期的 2/3 左右 ? 母豬貯積營養為泌乳作準備 1.3.3.2、此期要注意: ? 適當增加飼喂量——供胎,可根據母豬體況每日增加 0.2~0.5 千克喂料量,每天 2.2~3.5 千克。 ? 可改用哺乳母豬料。 ? 母豬由中等體況向偏肥過渡(3 分——3.5 分) 1.3.3.3、飼喂方式——加料攻胎 ? 改喂哺乳母豬料 ? 這階段逐漸增加飼喂量,以增加母豬的營養貯備,滿足胎兒快速生長發育和乳腺發育的營養需要 ? 可根據母豬體況每日增加 0.2~0.5 千克喂料量:懷孕 85 —100 天喂料量為 2.0-2.5kg/ 天;懷孕 100 —110 天喂料量為 2.5-3.5kg/天;懷孕 110 天—分娩減少食量,但每天至少應采食 2.5kg/天飼料,若限飼減食太過,則易引起母豬患胃潰瘍和便秘。提高初生重和增加泌乳貯備的重要時期是懷孕 100 天至分娩,一個真正需要供胎時期喂量依據:母豬體況 1.3.4、懷孕期的管理與保健要點 1.3.4.1、查情: ? 配種后 18~24 天進行第一次查情,使用性欲好、成熟的壯年公豬查情 ? 配種后 30~45 天進行第二次查情,這時最好采用懷孕檢測儀查情,這時使用懷孕檢測儀查情準確率高 ? 第一次查情后認為已懷孕的母豬就遷到懷孕舍飼養。 1.3.4.2、提供懷孕母豬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 ? 懷孕早期胚胎未附植,容易受各種應激因素作用而導致脫落死去 ? 這時要特別注意母豬安靜,避免各種刺激(如打、踢、熱應激及飼喂發霉飼料) ? 同時在 30 天內不要對母豬進行混養、轉群及注射疫苗。 1.3.4.3、懷孕舍最適室溫是 16~22℃ ? 懷孕前期在高溫季節更要重視防暑降溫 ? 配種最好安排在早晚涼爽時進行 ? 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 C、E 等抗應激藥物。
1.3.4.4、免疫接種: ? 在產前 4 周、3 周分別接種偽狂犬疫苗、大腸桿菌苗 ? 在每年 10 月至豎年 3 月的冬春季節于產前 4 周接種傳染性胃腸炎及流行性腹瀉二聯 苗 ? 豬細小病毒可于配種前 2 周免疫,使母豬懷孕全程都受免疫保護 ? 乙型腦炎在蚊蠅出沒前的每年 3-4 月份進行接種 ? 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苗在每項年 10 月第二年 3 月于產前 5 周和 2 周各注一次(要讓小豬出生后 1.5 小時內吃足初乳-初生仔豬胃腸結構-內吞式吸收抗體) ? 黃白痢:于產前 3 周注射大腸桿菌苗。 ? 偽狂犬病:在產前 4 周或每年 3 次免疫,使哺乳仔豬獲得初乳中高水平抗體得到保護 (小豬 24 小時內滴鼻) ? 豬瘟、口蹄可每年注射 2~3 次。豬瘟苗最好安排在于產后 3 周 ? 周接種根據不同場院的具體情況可筅選擇接種氣喘病苗、藍耳、肺疫、鏈球菌、衣原體、副傷寒。 1.3.4.5、預防種豬裂蹄: ? 瘦肉型種豬常在寒冷的冬春季多發裂蹄癥,其原因與豬的品種、欄面過于光滑或過于粗糙、懷孕期全程禁閉飼養而運動不足及飼料中營養不平衡等有關 ? 其中日糧中鋅及生物素供應或攝取不足是導致種豬裂蹄的主要原因之一 ? 裂蹄的種豬常因肢蹄軟弱影響配種而被淘汰,因此,每年冬春季要重視預防種豬裂蹄 ? 預防上采取選擇肢蹄健壯品種、選用優質飼料、加強運動、改變懷孕期全程禁閉飼養方式、改善豬舍地面結構等多方面措施,同時于每年初冬春季在種豬飼料中添加生物素、補鋅飼料添加劑等有較理想的防治效果。 1.3.4.6、定期驅蟲:減少因寄生蟲傳播疾病的危險:母豬分娩前 14 天左右。 1.4、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與保健要點 1.4.1、哺乳母豬圍產期喂料 ? 產后第一天,應讓母豬安靜休息,不要急于喂料;要供給充足飲水,最好是淡鹽水, 或在淡鹽水中加少許麩皮 ? 產后第一天切忌產后即喂給大量飼料,因為這時母豬消化機能很差,易引起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和因乳汁過濃而發生乳房炎和仔豬拉稀。 ? 第二天喂少許飼料,以后根據母豬體況和食欲增加喂料量 ? 到 7~10 天后基本上采用母豬能吃多少,就喂多少。 1.4.2、旺乳期(產后 7 天~斷奶前 3 天)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要做到下面兩點要求: ? 一是要讓母豬泌乳充足,保證仔豬吃到充足的乳汁而健康成長; ? 二是要控制母豬哺乳期失重(消瘦掉膘)。 1.4.2.1、影響泌乳母豬泌乳量至關重要兩個因素是: ? 足夠能量供給; ? 氨基酸理想模式。 1.4.2.2、提高母豬能量供給有兩種辦法: ? 一種方法是增大母豬泌乳期的采食量。 ? 另一種辦法是向日糧中添加脂肪。 1.4.2.3、提高能量攝入量的最直接的措施是增大母豬泌乳期的采食量。 ? 母豬每天給料量:以 2.5Kg/日為基礎,每帶一頭仔豬增加 0.25~0.3Kg/日的飼料。 ? 以帶 10 頭仔豬計,則母豬在產后 10 天以后,它需要 5 千克/日以上的全價飼料才能滿足其維持和泌乳需要。
請點擊鏈接下載瀏覽:
upfiles/201610/20/141752d73d14e10e.z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