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1
2023年9月20日,本元論壇——第9屆母仔豬大會/中國好飼料講壇暨“中國好飼料·第11季”頒獎典禮在江西南昌瑞頤大酒店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飼料和養殖企業的技術總監、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以及家庭農場等近800人共襄盛會。
上午的報告由海大集團研究院豬料研究所孔路軍博士主持。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理事長王楚端教授的報告《養豬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探索》從育種與擴繁、飼料與飼養、疫病防治與生物安全、管理與數字化、市場與調控等五個方面論述我國養豬業高質量發展。
1、育種與擴繁:
1.1建國以來審定的雜交合成新品種有67個。
(1)轉基因克隆、基因編輯及基因聚合育種;
(2)純種改良、種業振興與瘦肉型豬改良;
現有國家核心育種場104個,核心種公豬站8個,杜長大純種核心群超15萬頭,純種群超50萬頭;
一個可行的、全局性的突破點是培育中國特色的長黑豬、大黑豬和杜黑豬新品種;
(3)雜交繁育與生豬養殖——終端雜交VS終端輪回雜交。
2、飼料與飼養
2.1飼喂方式的轉變:
(1)從常規飼料到常規飼料+非常規飼料
(2)從青飼料到青貯飼料再到植物工廠
(3)從粉料到顆粒料到液態料再到發酵飼料液態料,到目前預消化液態飼料
2.2大麥草植物工廠
2.3液態飼喂系統、預消化液態飼料、全價飼料預消化
2.4生長育肥豬中央廚房飼喂模式,實現無人化養豬
3、疫病防治與生物安全
3.1三大主體與五大投入要素
三大主體:易感動物、傳染源、傳播途徑
五大投入要素:水、空氣、飼料、疫苗、功能性產品
3.2三大主體策略
(1)傳染源(隔離、消滅):感染豬要第一時間隔離、消滅、無害化處理。
(2)傳播途徑(切斷):有效消毒,但不能對人員、豬只、生態造成危害;豬舍內蟲媒(老鼠、蒼蠅、飛鳥、蚊子)要隨時消滅。
(3)易感豬群(保護):保護、提高豬群抗病力。
3.3五大投入要素策略
(1)水的質量:應按人飲用水標準處理。
(2)空氣質量:有毒有害氣體含量、病原微生物含量、溫度、濕度、氧氣含量。
(3)飼料質量:霉菌毒素含量、營養成分、其他有害因素。
(4)疫苗質量:有效性、安全性。
(3)功能性產品:提高免疫力、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
4、管理與數字化
4.1工藝管理
4.2繁殖管理與養殖效率
4.3數字化與生豬養殖
5、市場與調控
不成功的調控:能繁母豬補貼、非瘟后新建豬場補貼、非瘟后限制肉豬跨區域流通;
可行的調控方法:區域性產銷配額制度+合同制養殖+保險+金融。
蘇州本愿農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楊磊總經理的報告《高產母豬營養要素特點及飼喂要點》,第一部分丹系高產母豬的再認識,首先分享了不同國家2010-2020年的養豬生產成本,其中丹麥成本最低的時候不到10元/公斤。其次楊總用大量的數據分析了丹系種豬在丹麥和中國的生產性能。
第二部分主要講述了丹系高產母豬的營養特點;首先水,美國標準4L/min,丹麥9L/min;丹麥超過50%豬場自配料,低蛋白日糧,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的有效飼喂。丹麥主要農作物順序為大麥、小麥、牧草、青貯玉米、油菜、黑麥、甜菜、燕麥,丹麥也是典型的缺乏蛋白質而纖維富足的國家,且發酵食品產業高度發達。
丹麥豬營養標準每年更新,而且不同原料在母豬和育肥豬的評估是分開的,2023版即將發布。
第三部分針對高產母豬的飼喂,主要從后備、配懷以及產房三方面論述。
后備母豬飼喂:飼喂三種不同日糧,為了促進更大的背膘沉積,建議在110公斤體重時改變飼料,使用每公斤5.8克SID賴氨酸或更少的日糧,并根據身體狀況開始喂養母豬;如果自由采食是唯一的可能性,建議增加纖維量,減少賴氨酸和蛋白質量,以減少日增重。后備母豬的目標是獲取高母性和較長使用壽命,確保后備母豬在230-250日齡達到140-150公斤體重及第二次發情配種,配種前10天短期優飼,3.5公斤/天。對于經產母豬,斷奶后每天4.5-5公斤,必須確保是新鮮的飼料,配種后,后備母豬的飼料余量應降至每天2.2-2.4公斤左右。
配懷飼喂策略:母豬斷奶后自由采食,配種后30天、60天、85天進行體況評分(專人進行)和飼喂校準(每月1次),90%母豬處于正常體況。
產房母豬飼喂:注意產前降低飼喂量的時間,前期緩慢提升,后期根據采食情況調整。
母豬理想體重及背膘,重視體重,背膘作為參考。
飼料稱重校準:每月1次,飼料更換之后,各部門分開進行。
總結:目標是如何獲得更多初生仔豬、如何讓更多的初生仔豬存活、如何獲得更重的斷奶仔豬、如何獲得更長使用壽命的母豬。方法是丹系飼喂管理指南、營養和精準飼喂貫通生產流程、各類飼喂SOP等。
帝斯曼-芬美意動物營養與保健中國特殊營養產品經理石寶石博士的報告《功能性維生素營養在豬產業的應用》,首先介紹了帝斯曼和芬美意以及強強聯合的基本情況、業務板塊、動物營養全球化的產品布局和維生素行業的發展歷史,其次介紹了影響維生素需求的因素,主要有遺傳和繁殖、不同生長階段、飼料組成、環境因素、生產表現、應激、傳染病以及溫濕度;水溶性維生素僅占飼料成本1%,卻影響動物100%健康,脂溶性維生素也是物理屏障終極防御體系;第三部分介紹了NRC維生素應用標準的缺陷,它是在理想實驗條件下,畜禽的表現所得結果,以滿足基本的營養需求,不產生缺乏癥為制定依據;且沒有考慮飼料加工、貯存過程中維生素的缺失以及標準的滯后性(最近版本是2012年);實際生產中維生素營養的需求還要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動物生產潛能大幅提高,疾病增多,飼料中藥物抑制腸道微生物合成維生素,飼料加工技術多樣化對維生素穩定性要求更高,食品安全以及畜禽產品品質要求的提高。第四部分介紹了全球畜牧業維生素應用參考標準——OVNTM,即優選維生素應用標準,每5年更新一版,到2022年是第14版。對于肉雞,過去十年每年出欄體重增加33g,料肉比卻減少21g;對于生豬,高產率并不是唯一的變化,母豬的身體成本在基因選擇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營養師,要使母豬營養適應這些變化并進入更精準的營養管理,特別是妊娠期。石博士用大量的數據和實證表明了HyD對于骨骼、仔豬發育及體重、仔豬肌纖維發育的作用。最后展示了OVNTM2022版中對于種豬和育肥豬的維生素推薦使用量。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王軍軍教授的報告《仔豬腸道微生物定植演替規律及其乳酸菌干預》,目前我國養豬生產中仔豬死亡率高,制約我國養豬業的高效和健康發展,新生仔豬和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和營養調控是豬生產中的關鍵環節,低出生重仔豬在新生期和斷奶期存在持續的腸道損傷,且引起12小時后微生物差異化定植,引起腸道炎癥和損傷;通過試驗得出乳酸菌在7-35日齡仔豬腸道菌群中占主導地位,低出生重仔豬的乳酸菌豐度顯著低于正常仔豬,潛在病原菌豐度增加,其次得出仔豬新生期回腸和結腸中約氏乳桿菌最為豐富,其次是黏膜乳桿菌和嗜淀粉乳桿菌,唾液乳桿菌最少,IUGR仔豬腸道中乳酸桿菌豐度降低,結腸中最為突出;空腸食糜中嗜淀粉乳桿菌與羅伊氏乳桿菌數量最多,空腸中總乳酸菌和各優勢乳桿菌豐度在斷奶3天時均顯著降低,斷奶兩周后有一定恢復;結腸中食糜中嗜淀粉乳桿菌與約氏乳桿菌數量最多,羅伊氏乳桿菌次之,斷奶3天后結腸食糜中各株乳酸桿菌數量均下降,但唾液乳桿菌變化不顯著,斷奶兩周后有一定恢復。
第二部分介紹了嗜淀粉乳桿菌Mafic1501在改善IUGR仔豬生長性能和腸道健康方面的作用,
通過分離得到的一株嗜淀粉乳桿菌L. amylovorus Mafic1501,其生長速度快、具有一定的耐酸和耐膽鹽能力,通過試驗數據表明該菌提高了仔豬的生長性能,提高了低出生仔豬腸道中乳酸菌定植,增強了腸道屏障。
第三部分介紹了植物乳桿菌P-8在增加哺乳/斷奶仔豬腸道乳酸菌豐度,提高生長性能的作用。環境噴灑植物乳桿菌P-8,可提高哺乳期仔豬生長性能,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仔豬腸道乳酸菌定植,提高了菌群成熟度,提高了斷奶仔豬的生長性能,改善了仔豬肝臟抗氧化能力和回腸絨毛形態,增加了仔豬腸道乳酸菌定植。
此外還介紹了植物乳桿菌及其代謝產物在改善腸道微生態,增強屏障功能,進而提高生長性能的作用,低聚半乳糖在增加仔豬腸道乳酸菌定植,提高生長性能方面的作用。
新生早期灌服復合乳酸菌促進仔豬腸道乳酸菌定植,增加SCFAs含量,改善腸道屏障,提高仔豬生長性能;新生早期單獨灌服德氏乳桿菌,而非約氏乳桿菌,可重現復合乳酸菌的益生效果。
最后得出仔豬腸道健康的乳酸菌干預策略,分析了通過嗜淀粉乳桿菌、植物乳桿菌、滅活植物乳桿菌極其代謝產物以及低聚半乳糖進行干預,可以改善仔豬生長性能和降低腹瀉率。
荷蘭紐維德公司大中華區技術經理姜勁峰的報告《乳豬配方奶粉對提高乳豬生產成績的影響》,從全面飼喂乳豬配方奶粉的必要性、生產油脂乳豬配方奶粉的三要點以及如何飼喂等方面介紹了乳豬配方奶粉的重要性。哺乳期乳豬的日增重潛能未完全發揮,而且隨著母豬繁殖性能的提升,泌乳量不能完全滿足仔豬對奶水的需求,配方奶粉盡早飼喂可得到更高回報,因此應當全面、日日供給乳豬配方奶粉。
第二部分生產優質配方奶粉的三要素包括能量、生長和健康。
首先能量,母豬奶水提供了65%的能量,而能量很大部分由脂肪提供;其次是蛋白提供。
脂肪三要點:
1、脂肪來源及比例:40%精煉椰子油、60%精煉棕櫚油;
2、脂肪加工:均質、包被、低溫噴霧干燥的脂肪;
3、脂肪保護 / 防止氧化及酸?。喝樨i對脂肪氧化非常敏感,一旦氧化酸敗,將嚴重抑制采食。
蛋白質三要素:
1、來自于乳蛋白;氨基酸組成,最接近理想氨基酸模式;
2、消化吸收率高;
3、幾乎無殘渣,不給致病菌機會。
其次生長,乳清蛋白:含有所有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組份最結晶理想氨基酸模式。保證了高效利用。
第三健康,功能產品組合,呵護乳豬健康。
最后通過4個試驗報告分了了“菲力奶”的飼喂方式和飼喂效果,大量的試驗與實際應用證實:乳豬配方奶粉提高了乳仔豬的表現;泡水飼喂,乳豬表現更好;蛋白含量高的配方奶粉,乳豬表現更出眾;同時乳蛋白相比植物蛋白,乳仔豬表現更優;半自由飼喂,表現更好,但風險高。
下午的報告由江西農業大學丁能水研究員主持。
中國工程院、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譙仕彥院士的報告《豆粕減量替代下的豬精準營養研究》,首先闡述了精準營養的涵義,包括人的精準營養和動物的精準營養,精準飼養則是為每只動物提供精確的適合其需求的飼料。
一、飼料營養價值的精準評估
MAFIC建立了33種生長豬常用飼料原料有效養分的動態預測模型,使飼料廠能夠使用有效能和可消化氨基酸設計配方,提高了飼料利用效率,降低了配方成本。
通過對比INRA和MAFIC的數據,ME高估了高蛋白、高纖維原料的能值,低估了高脂肪、高淀粉原料的能值。更精準的測定發現,可能沒有那么嚴重,Noblet等(1994)的上述公式不適合應用于飼料原料。
MAFIC建立了22個原料,34個日糧和原料分類的凈能預測方程
二、低蛋白日糧營養需要研究
這是相當長時期內解決蛋白飼料資源短缺的最大依仗
以仔豬初生性能(健仔率、初生窩重)、母豬泌乳量為效應指標時,氨基酸限制性順序:Val>Lys≈Met≈Thr>Trp
以母豬體重損失和背膘損失為效應指標時,氨基酸限制性順序:Lys>Met>Trp>Thr>Val
建立了泌乳母豬低蛋白日糧凈能需要以及SID賴氨酸需要量,日糧凈能2530-2550kcal/kg,粗蛋白15%-16%時,其最適SID需要量在0.80%-0.90%之間。
低蛋白日糧需要補充的氨基酸:
(1)目前,5種晶體氨基酸(Lys、Thr、Met、Trp、Val)已被較為普遍地應用于的低蛋白日糧中
(2)根據蛋白質境地的程度,異亮氨酸(Ile)是第六種需要補充的限制性氨基酸
(3)組氨酸(His)、苯丙氨酸(Phe )、亮氨酸(Leu)的碳骨架不能由動物細胞直接合成,隨著日糧蛋白水平的進一步降低,這幾種氨基酸可能成為下一步限制性氨基酸( Rocha et al., 2022)
三、低蛋白日糧碳氮適配研究
飼料原料體外消化速率數據庫建立及預測模型構建
大宗飼料原料生長豬體內吸收及代謝速率研究
提高日糧碳氮沉積效率:淀粉與氨基酸耦聯匹配技術
確定肌肉組織最大蛋白質合成的淀粉配比方案
四、生豬養殖全域節糧技術研究
精準營養、精準飼喂、精準階段......多方面節糧
節流:全國7億頭豬,節糧306-343萬噸;
利用地緣性飼料節糧500萬噸。
安迪蘇全球適口性產品總監Ab Greven的報告《高產母豬泌乳期采食機制及優化策略》,主要圍繞適口性展開,首先介紹了有關細胞感知的科學,嗅覺依賴于嗅覺受體對空氣中的化學物質做出反應,味覺依賴于味覺受體對攝入的化學物質做出反應;其次介紹了安迪蘇適口性產品發展歷程,中國研發與創新中心,合作研發與分析服務,公司職責與行業責任,研發創新內容與方向,第三部分介紹了營養師面臨的挑戰,需要考慮日糧要求(營養學、經濟性、適口性)和發揮遺傳潛力,以及飼料成本、動物福利等多種挑戰。母豬面臨的挑戰有高產、提高斷奶重、高蛋白、低脂肪、提高窩數以及降低初產日齡,泌乳會導致對母豬機體代謝變化劇烈,從而對營養的需求也更高。第四部分介紹了對自由采食的理解,采食量對于母豬很重要,通過試驗檢測安迪蘇適口性方案(食力佳)提高采食量19%,而且豬75%-86%飼料消耗發生在00:00至10:00之間;第五部分介紹了安迪蘇的最新科技——食力佳,通過8個試驗,超2600頭母豬的數據總結,使用食力佳,可使母乳增加23.0%,平均斷奶窩重提高12.3%,平均斷奶仔豬重提高11.5%。
國際噬菌體研究中心專家熊海濤博士的報告《防控養殖場細菌污染的新式武器——噬菌體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主要分為抗生素耐藥性危機、噬菌體簡介及應用、噬菌體生產和品控、噬菌體應用方案四部分。
一、抗菌藥物耐藥性
畜禽源大腸桿菌多粘菌素耐藥性逐年上升;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逐年上升;
鮮肉(雞肉、豬肉、鴨肉)沙門氏菌陽性檢出率52%(500/960);
鮮肉(雞肉、豬肉、鴨肉)沙門氏菌多重耐藥率(MDR)為80%(405/500)。
嚴重的動物源耐藥使得養殖動物用藥陷入惡性循環;
動物源耐藥菌不僅影響動物養殖業,而且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
人類疾病有60%來源于動物,人耐藥菌感染大約20%來源于食品動物。
《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方案(2021-2025)》中規定,到2025年末,50%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實施減抗行動,全面落實獸用處方藥制度、獸藥休藥期制度等。
二、噬菌體簡介及應用
噬菌體在自然環境中分布極為廣泛,數量為1031-1032(相當于地球上每有一粒沙,就有一萬億個噬菌體);噬菌體為細菌天敵,每種細菌都有相應的噬菌體;噬菌體數量為細菌數量的10-100倍;噬菌體不可獨立復制,必須以特定細菌作為宿主,通過侵入細菌體內完成復制和子代繁衍,并最終導致細菌裂解和死亡。
作用機制:裂性噬菌體增殖、溫和噬菌體增殖
藥代動力學:可以進入胞內和身體循環系統,對胞內寄生菌和組織內細菌均能殺滅
并從抗菌機制、臨床使用、研發及生產、抗性、副作用以及解決濃度等方面對比了噬菌體和抗生素的異同點;
最大優勢:理論上,只要噬菌體庫足夠大,通過噬菌體組合可以解決所有細菌感染問題。
噬菌體和抗生素協同可以發揮“1+1>2”的效果。
三、噬菌體生產和品控
噬菌體產品質量安全要求:首先選擇沒有潛在的具有破壞性的決定簇,在病原菌種的水平上對目標菌株和宿主具有廣泛的活性,專性裂解性噬菌體,非溫和性噬菌體,其次生產噬菌體的宿主菌,要求無致病性,不產毒素的菌株,生長快,易于培養;對于噬菌體原粉,要求無菌,無致熱原,內毒素水平在特定內毒素定義的可接受水平內。
四、噬菌體的應用
通過幾個試驗表明了噬菌體可以預防和治療仔豬腹瀉,可以調節腸道微生物平衡、降低有害菌豐度、提高有益菌豐度,可以緩解E.coli攻毒引起的腸道損傷,調節腸道微生物平衡。
嘉吉動物營養豬料技術應用總監郭鵬飛博士的報告《高效母仔一體化解決方案》,嘉吉動物營養的理念是安全為本、精準為要、增效降本。
關鍵要點:
一、母體營養的重要性:>40%豬生命周期在母體度過
母強仔壯,母豬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活率
母體細菌菌群多樣性和哺乳小豬腹瀉息息相關
生長肥育豬場的病原大部分來自母豬場
二、母子一體化,嘉吉全方位全程營養理念
三、哺乳母豬:產奶和采食
高產母豬面臨的挑戰:產奶和采食
哺乳母豬采食量和產奶=供給和需求的平衡
能量的精準供給:對妊娠和哺乳母豬體況和生產性能非常重要,凈能更加精確,針對性更強,可以更好地滿足豬不同階段生長需求
蛋白質水平、質量和氨基酸平衡:強化氨基酸供給、優化理想氨基酸模型,提高母豬采食量,產奶量和仔豬斷奶前成活率
四、妊娠母豬:決定仔豬出生重和均勻度,出生至出欄成長率
妊娠母豬營養決定仔豬初生重的均勻度
妊娠母豬母體營養對其后代的影響
精準營養,不同胎次和母豬體況妊娠期能量需要
妊娠期:體況維持、乳腺發育、胎兒發育
妊娠后期營養供給和體況直接影響仔豬質量
五、嘉吉母仔豬一體化營養方案
嘉吉母豬營養方案+嘉吉乳仔豬營養方案,助力農場PSY30+
多金系列產品,專門針對高產母豬,產品系統性升級
嘉吉動態、精準的母豬營養方案-PORK MAX
嘉吉代乳粉,提高仔豬成活率和斷奶重
南京農業大學鐘山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如茜教授的報告《肝臟健康與穩態調控》,首先介紹了生理學和穩態的含義,生理學就是Life、Logic、Study,穩態是健康之本,就是不管外環境如何變化,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維持在很小的范圍內波動的生理學現象。
其次介紹了肝臟在穩態調節中的地位,肝臟是多面能手,它是除皮膚外最大的器官、最大的化工廠、最大的分泌腺、最大的解毒器官、最大的實質性免疫器官、最重要的代謝中心等;
第三介紹了膽汁酸相關的內容,如肝臟中膽汁的組成、膽汁酸分類、不同種屬膽汁酸的差異性、膽汁酸的合成、結構、肝腸循環、生理功能、作用機制和在畜禽上的應用等。
膽汁酸種屬特異性:
人類:主要是膽酸(CA)、鵝脫氧膽酸(CDCA)和DCA(脫氧膽酸)。除糞便外,其它部位膽汁酸類型差異不大。
豬:與人差異巨大,膽酸類膽汁酸占豬血清總膽汁酸的76%,在人和小鼠只占2-4%,豬膽酸作為代謝紊亂的生物標志物。
雞:盲腸內容物膽汁酸主要是牛磺鵝脫氧膽酸(TCDCA)、鵝脫氧膽酸(CDCA)和牛磺膽酸(TCA)。
膽汁酸的多種生理功能:促進脂質消化和吸收、調節菌群、調節代謝、降毒減毒、抗炎和免疫調節。
轉自飼料行業信息網,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