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前 言
飼料損耗是指飼料在生產和物料處理過程中發生的損失。飼料廠的損耗主要表現在水分流失、粉塵流失、落地料、霉變、鼠蟲害等損耗,是一種無形的損失,由于日常單項數據較小,企業重視度不夠。有關數據顯示,現飼料廠損耗達到0.8%-1% 左右,對企業和國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損失,因此損耗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1 飼料原料類別及特點
1.1 原料類別
①能量類原料(小麥及其副產品、玉米 、米糠等,占比;65%-75%);②蛋白類原料(豆粕、花生粕、魚粉、肉骨粉等,占比 15%-20%);③礦物質類原料(磷酸氫鈣、石粉、食鹽等,占比 2%-3%);④添加劑(營養添加劑,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類、藥物添加劑,酶制劑等,占比2%-3%)。
1.2 原料特點
①總體使用量大;②各原料使用量存在很大的差距;③原料涉及行業比較多;④保存難度大。
2 產生損耗的原因及形式
飼料加工工藝基本都是原料接收、原料儲存、原料粉碎、配料、原料混合、制粒、冷卻、打包環節。每個環節損耗形式不同。
2.1 損耗形式
①粉塵損耗(卸料、粉碎除塵、冷卻除塵、設備和輸送管道密封不嚴導致物料的跑、冒、滴、漏);②水分損耗(卸料、倉儲、粉碎、制粒與冷卻等工序);③計量誤差損耗(原料過磅、配料秤、包裝秤等過程);④變質和其他損耗(儲存期長、交叉污染、原料含雜率高、料垢未及時清理、破袋、蟲鼠害、被盜等)。
2.2 損耗的原因
原料接收:①地磅精度差;②未嚴格執行驗收標準,雜質、水分扣除不充分;③卸車過程中粉塵損耗;④原料水分過高,卸車過程中水分蒸發;⑤落地原料未及時清理,被車輛或行人帶走;⑥司機作弊。
原料儲存:①庫房管理制度不到位,存在管理漏洞;②原料本身水分過高,造成的水分蒸發和霉變;③垛位安排不合理;④落地原料未及時清理;⑤鼠、蟲害防治不到位。
原料粉碎:①粉碎機高速運轉與物料摩擦產生熱量造成水分流失;②原料本身水分影響;③漏料清理不及時。
配料混合:①配料稱誤差大,實際領用數量大于理論領用數量;②配料錯誤返工損失;③清理不及時產生料垢,清理出來后作為垃圾處理;④通風除塵設備控制力度不夠,造成水分流失損失。
制粒冷卻:①冷卻室溫度及冷缺時間長短;②調制溫度及時間;③再制粒損失。
打工過程:①打包稱誤差,包重超標;②單包重長期在標準上限值;③等料時間長;④包裝袋質量差。
成品儲存及銷售:①成品水分蒸發;②破包落地料清理不及時;③蟲、鼠害防治不到位;④產銷不匹配,導致積壓;⑤裝車時破包,料漏進車廂內,無法清理;⑥散裝料計量誤差損耗。
回機料:回機料二次投料、粉碎、制粒水分、粉塵損耗。
環境因素:①環境溫度越高、水分流失越多越快;②環境空氣濕度越低,水分流失越多越快;③空氣接觸面積越大,水分流失越多越快。
3 損耗控制措施
損耗的形式多種多樣,對于加工儲存過程中由于水分變化引起的損失不易控制,其他方面的損耗,通過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并加強管理是可以減少甚至消除。針對各個工段的損耗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以減少損耗。
3.1 原料接收
過磅環節:加強過磅環節的監管,過磅儀器加封條;關注過磅前后車號是否相符并索要對方過磅單;關注是否重復計量;關注車輛車廂及駕駛室,上磅前檢查完成并對車廂、行李箱貼封條;隨時關注檢查地磅周圍是否被不法分子加裝遙控器,除了定期請計量局對地磅計量校對外,平時也要有意識的采取多種檢測方法;嚴控過磅過程,一人室內、一人室外。
驗收、質檢: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驗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客觀、公正、及時、準確地提供原料化驗數據,把控好原料進廠理化指標檢測的關鍵關口,嚴禁涂改化驗單據數據,對產品質量有影響的原料嚴禁入庫,對質量無明顯影響且生產急需的原料,嚴格執行扣重、扣價標準。
卸車過程:主要是落地料的及時回收和粉塵損耗。例如,玉米、小麥等散裝原料,卸料棚可以將其改造成三面和頂棚密封,只留一面進出車輛,從而降低對流風量,讓原料粉塵自然沉降,減少被風吹走的粉塵損耗。袋裝原料盡可能室內卸車、平整地面便于落地料清掃。
控制過磅節點:待卸車輛提前半小時過磅,減少過磅后水分流失,對于“熱裝車”原料,盡可能次日卸車。
3.2 倉儲環節
倉儲環節損耗不僅與倉儲條件、倉儲的時間、季節、溫度、濕度相關,還與管理水平、重視程度相關。
規范倉儲管理制度:①庫內原料布局合理,碼垛整齊,分類清楚;②垛卡填寫完整、規范,包括原料名稱、產地、供應商、生產日期、平均包重、入庫數量等;③嚴格按照品控部下達的原料使用通知單使用原料,如果沒有原料使用通知單的采取先進先出原則。不合格原料掛牌明示 , 嚴禁使用。
加強對庫存原料質量和水分的動態檢測(水分、濕度、發熱霉變),對于濕度較大、溫度較高的季節,做好密閉通風,降低溫度,防止變質和水分流失;即時安排處理問題原料。
筒倉原料: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在儲存過程中有“微唿吸”部分水分隨這種唿吸被帶出,夏季溫度高,倉頂容易結露,盡可能減少筒倉存放,做到勤清倉,早晚通風(4-6小時)、防止發熱霉變;控制儲存天數,玉米一般儲存天數不要超過 60 天,夏季溫度高,一般不要超過 40 天。
合理庫存,加速周轉(大料周轉天數一周以內,小料、預混料 2-3 周以內)。
合理規劃庫位,將庫存時間長,水分易散失的原料放在倉庫的中間位置;水分不易散失、價值較低的原料放在倉庫靠門位置;另外盡可能關閉庫門。
防止蟲咬、鼠害,定期滅鼠或者利用機械及化學防治方法防范。
加強盤點工作的管理,防止偷盜。
3.3 生產加工環節
投料過程:遵守公司相關規定,破包原料當場處理,控制殘留,70KG/ 袋,殘留控制在 0.006 克/ 條以內,40KG/ 袋殘留控制在 0.004 克/ 條以內。
粉碎過程:控制風機風壓和吸風量、定期檢查脈沖布袋、使用高密度防塵布袋,減少粉塵損失;增加粉碎粒度,減少因篩孔小,物料不容易出篩,在粉碎機內停留時間長、因錘片多,物料被重復打擊次數多,導致水分流失;風機在網路中應處于除塵器之后,使管路中保持負壓狀態,減少因負壓吸風效果差,水分丟失。
配料過程:配料動態精度控制在 2‰,配料精度通過以下幾方面控制:①定期檢測、校正傳感器、儀表,確保使用正常;②粉碎機通過軟連接、配料倉通過懸掛不接觸地面,減少因震動對配料精度的影響;③添加量小的物料使用小絞龍、密封絞龍,絞龍盡量選擇長絞龍等減少設備原因對配料精度的影響;④混合機放料會導致配料稱成負值,粉碎風機也可以產生負壓,可通過配料稱、混合機、配料倉等安裝透氣帽,減少氣流對配料精度的影響。
制粒過程:①蒸汽質量(制粒機中蒸汽壓力 0.25-0.35MPa)、蒸汽添加量(4.5-5 立方 / 噸);②調質時間(150-180 秒)、調質溫度(85℃左右);③當顆粒飼料水分偏低時,采取關門疏水閥等措施適當降低蒸汽純度,提高調質水分。
冷卻過程:調節沙克龍風機的風道閥門和風速;定期檢查沙克龍回流管,防止堵塞、盡量使用垂直風管(如果采用水平風管要盡可能短);根據顆粒料直徑大小、長度、空氣溫度、濕度調整冷卻時間和冷風量;控制冷卻室溫度(一般每降低 11℃,水分會減少 1%),減少水分、粉塵流失;此外,通過調整冷卻塔料位器高度的方法控制成品料水分,這需要經常化驗成品料的水分,以便及時調整。
設備清理:除塵設備、輸送設備、混合設備:需要定期清理,定期檢測,減少“跑、冒、滴、漏”。
打包過程:打包稱加強日常維護保養,穩定打包精度;通過安裝有料位感應器、電磁閥等,起到減震效果,縮短等料時間,提高打包速度,降低了打包出料口出的粉塵污染;嚴控包裝袋質量,減少因破包后重新更換包裝漏料損耗。
濕發酵原料使用:1000KG 原料、400KG 水、2KG菌種,25℃-33℃發酵(冬季 5-7 天發酵、夏季 3-5 天發酵),飼料生產過程中額外添加 2%,成品水分約上漲 0.4%。
環境因素:通過改變環境溫度來降低損耗,冬季使用熱風機提高環境溫度,降低成品水分,夏季通過水冷空調、安裝水簾等提高空氣中水含量,從而提高成品水分。
3.4 成品管理
計量控制:定期校驗打包稱,成品保重控制在40.1±0.2KG/ 袋之間;嚴控入庫制度,當班生產完成、打包工、倒運工、成品保管、編織袋保管清點數量,確保入庫數量。
嚴格發貨流程,不見單不發貨,超期料不準發貨,嚴格執行先進先出原則;退貨產品必須單獨碼放,且放置于特定的位置,做好退貨標志。
加強倉庫防范管理,定期滅鼠、蟲,防止被盜。
破包和包裝封口不嚴引起的溢料,及時清理,特別是落到運輸車廂的,立即清掃。
對超期成品應該建立責任追究制,責任到人。
3.5 料頭、料尾、回機料、退料的管理
料頭:及時混合,摻入同品種中。
料尾:前一階段的可摻入到后一階段,但后一階段不能倒摻到前一階段或者下次生產同品種回機。
回機料和退料嚴格執行質量管理制度,及時報生產、品控部門處理,由品控部門根據相應添加比例重新加工后摻入到相應的品種中。
4 結語
在飼料整個生產過程中,從原料到產成品,各個工序都有不同程度的損耗,飼料廠應注意各個環節的控制,將損耗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從而是企業獲得更高的效益。
轉自飼料行業信息網,侵聯刪